日本靠「妥協」換15%關稅? 專家:政治情勢影響

華視新聞網 2025/8/2 上午 09:15:00

綜合報導  / 日本 8月1日美國對等關稅期限之前,日本、印尼、菲律賓等國,陸續傳出和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的消息,其中最令人驚訝的是,日本對美國的條件幾乎照單全收,最終稅率一口氣由原本的25%降到15%,為何日本會有這麼大的讓步?有專家認為多半是受到政治情勢所影響。而台灣目前的稅率,是否有望從20%再下調?如何與美國協商半導體相關產業,可能將成為關鍵。美國國務卿盧比歐和來訪的南韓外長趙顯,在國務院留下合照,慶祝美韓終於在倒數時刻,達成關稅協議,但其他美國的主要貿易夥伴,卻是幾家歡樂幾家愁。美國總統川普vs.記者:「(要是加拿大),(繼續承認巴勒斯坦國),(會是破壞協議的因素嗎),我們拭目以待,不我不喜歡他們的說法,但那是他們的意見我不喜歡。」和加拿大的關稅沒談成,川普政府已經宣布,從8月1日起,加拿大商品關稅從25%調升到35%,不過同時卻讓墨西哥,延後90天維持25%的稅率,墨西哥總統薛恩鮑姆:「我們維持現狀,還有90天時間繼續談判對話,以達成一項長期協議。」在8月1日關稅期限之前,包括日本、印尼、菲律賓英國和越南,都已經和美國達成協議,其中最令人驚訝的是,日本從參議院選舉前的「硬骨頭」態度,選後立刻變成「軟柿子」,對美國的條件照單全收。尤其農業方面大開市場,除了同意增加美國稻米進口量75%,還額外採購價值80億美元的玉米、黃豆、永續航空燃料等等,直接回應美國長期以來對日本稻米市場,高度保護制度不透明的批評。而在日本最在意的汽車產業方面,首次同意接受美國的汽車安全標準,也就是未來美製車輛進入日本時,不需要再進行額外、繁瑣且昂貴的本地化安全測試。但美日協議中被認為最不尋常的是,日本承諾依照川普的指示,對美國進行高達5500億美元的龐大投資,預計用於「重振美國的戰略性工業基礎」上,而且美國將獲得90%的利潤,令外界匪夷所思。這筆鉅額投資承諾,被認為政治象徵意義,遠大於實際的經濟操作,是日本為了鞏固美國在印太地區,最重要盟友的戰略保險,日本的種種讓步,被視為是要保護關鍵的汽車產業,就像半導體產業在台灣一樣,日本汽車產業不但是經濟支柱,原先美國祭出25%汽車關稅,等於是毀滅性打擊,恐怕導致日本GDP下降約0.2%。日本汽車過去更是對美國最大宗的出口產品之一,至於台灣半導體業,也是出口最大宗佔出口總額的35以上,台積電在美投資規模預計達到1650億美元,包括晶圓廠等等的產業鏈,預估可替美國創造數萬個就業機會。在談判上,美國長期以來美國對日本貿易逆差相當龐大,汽車業又是美國政治中相當敏感的一環,同樣的在台美談判中,台灣半導體具有全球關鍵性,不可取代的戰略意義,關鍵的美方232條款,攸關260億美元的台灣晶片與處理器類產品,究竟會獲得多少關稅,不僅影響貿易活動,更是對供應鏈和地緣戰略的重大風險測試。 新聞來源:華視新聞

閱讀更多來自 華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