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台半導體課稅反衝擊美國國安?李淳:美尋求平衡 不會把夥伴打趴

自由時報電子報 2025/8/2 上午 08:05:00

前外交部次長李淳表示,美國整體戰略目標始終如一,核心方向都是將中國視為長期戰略競爭對手並力求勝出,現階段的關稅波動屬短期的政策目標手段,長期戰略並未改變。(資料照)〔記者方瑋立/台北報導〕台美關稅談判進入最後關鍵階段,20%暫時性關稅有望再調降,外界關注是否涉及美國《貿易擴展法》第232條款對半導體的國家安全調查。前外交部次長李淳昨晚受訪表示,美國整體戰略目標始終如一,無論是川普、拜登或川普2.0政府,核心方向都是將中國視為長期戰略競爭對手並力求勝出,現階段的關稅波動屬短期的政策目標手段,長期戰略並未改變。甫卸任駐歐盟代表的李淳昨接受本報訪問時說,232國安調查並非首次,川普於第一任期就已啟動鋼鐵、鋁、汽車等項目,美國的調查程序包括眾多聽證,廣邀產業、利害關係人與學界表達意見。 displayDFP('ad-PCIR1', 'pc'); 232調查將促美尋求國安與合作的「平衡點」 盼理解台美共同利益至於該調查會否反向示警,若對某些產品(如半導體)課重稅反而將影響美國國安?李淳以鋼鋁案為例說明,當時也有很多意見認為課重稅反而影響國安,另有一派則主張必須透過課稅來讓美國產業生根,維護國安。他認為,根據過去經驗,最終會走向一個「平衡點」,既不會把外國夥伴完全打趴,也會透過機制讓美國境國土產能持續成長。然而,「天底下沒有免費的事情」,李淳強調,美國若要建立半導體產能當然可以,但也不能做過頭。他說,經濟安全上的考量應是一個「再平衡」的過程,半導體供應鏈極其複雜,若只注重國安卻沒有顧及效率、價格、成本,則可能失去競爭力。他認為最終應是處於成本效率與國安之間的中間點,這也意味著,美國不可能也不會把韓國、台灣「打趴」,這並不符合平衡點的概念。李淳表示,台灣已經理解美國現在是要把國安元素放回政策設計中,台積電赴美設廠背後即反映出這一點。他認為,美國若希望真正符合國家安全利益,需要的是與盟友高度密切協調,而非僅以關稅這類不利於持續調整與微調的「剛性」工具,也希望美國可以接受「同時符合美國和台灣利益」的看法。美長期戰略目標從未改變:與中國競爭並力求獲勝對於有論者認為川普的高關稅手段,背後重塑非紅色供應鏈、打造抗中陣營等戰略意義將再次浮現。李淳說,川普第1任期、拜登至川普第2任期,美國與中國長期戰略競爭且力求獲勝的目標,脈絡清晰且從未改變。不過,他也說明,由於美國仍有其他政策目標存在,如平衡貿易逆差、振興製造業、創造就業等。美國在短期內可能會「往前一步、往後一步」,但這是為了滿足其他政策目標所導致,不影響其長期方向。李淳認為,雖然目標彼此間無可避免有相互抵消的情況,但很多人過於關注抵消的效果,才造成對美國戰略的懷疑和誤解。待關稅所造成的衝擊過去,國際局勢回到正軌,就會看到美國清楚追求其戰略目標的更多工具出現。相關新聞:獨家》台美關稅「草簽」不遠了!李淳:盡保密義務是為最後衝刺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a.subs_eDM { display: flex; justify-content: center; align-items: center; flex-wrap:wrap; padding: 25px; background-color:#d8f1f4; border-radius:5px; margin-bottom:30px; gap: 15px; } a.subs_eDM:hover { box-shadow: 1px 0px 5px rgba(0, 0, 0, 0.3); } a.subs_eDM > i { font-size:20px; font-style: normal; letter-spacing: 1px; text-decoration:underline wavy #a00; -webkit-text-decoration: underline wavy #a00; margin-bottom:0; } a.subs_eDM > b { font-size:20px; letter-spacing: 1px; color:#fff; background-color:#2175f3; padding: 5px 15px 5px 8px; border-radius: 5px; } a.subs_eDM > p { font-size:20px; margin-bottom: 0 !important; margin-top:0; } 免費訂閱《自由體育》電子報熱門賽事、球星動態不漏接

閱讀更多來自 自由時報